背馳的和平:日本安倍政府的擴軍野心之路

原標題:【投降日專題】背馳的和平—日本安倍政府的擴軍野心之路

背馳的和平——日本安倍政府的擴軍野心之路

五十多歲正值壯年的安倍晉三任上的訪華之旅

2012年12月,第二次擔任自民黨黨魁的安倍晉三在日本眾議院大選終獲勝而重任首相,前車之鑒使得安倍更加遊刃有餘的處理內部關系,並最終露出瞭本來的面目,拋開瞭當年友好睦鄰的虛偽面紗,開始瞭日本修憲擴軍之路,安倍直接推翻瞭前任野田佳彥內閣在2011年第三次修訂的防衛大綱,認為其無法滿足接下來日本面臨的威脅,遂將其終止,在2013年中提出進一步修訂後的防衛大綱。

2012年12月,安倍就任台灣商標申請日本第96屆內閣總理大臣

安倍版的防衛大綱繼續強化對西南諸島的空中與海面警戒能力,而投入的資源與預算將比民主黨執政時加碼;例如,平成24年度(2012年)防衛預算是4兆6452億日圓(約合419億美元),當時還在執政的民主黨希望在平成25年度(2013年)時能減少602億日圓,然而安倍政府上臺後則要求平成25年度防衛預算比24年度能增加400億日圓。

安倍上任的時間點也是日本此前已經削減10年預算的轉折點

2013年12月中旬獲得日本內閣會議通過的平成26年度(2014年)防衛大綱之中,海上自衛隊的實力獲得加強,包括建造兩艘具備反彈道導彈能力的新宙斯盾艦來取代旗風級,並擬建造用來替換初雪級、朝霧級驅逐艦和阿武隈級護航驅逐艦的新護衛艦DEX,使海自主戰艦艇總數從2013年底的47艘增加到54艘,潛艇部隊從2013年底的16艘增至22艘,同時還考慮增購類似美國海軍黃蜂級的大型兩棲突擊艦。

2014年安倍新日本防衛大綱幾乎台中註冊商標費用拋棄瞭日本“專守防衛”的立場

為瞭因應中國對釣魚島議題日益升高的挑戰,日本在2013年決定在陸上自衛隊之下籌建兩棲作戰兵力(2014年成立,總兵力約3000人的“水陸機動団”),並在2013財年起編列預算購置52輛美制AAV-7兩棲裝甲車(防衛省在2014年12月2日正式決定引進AAV-7),2015財年起購置美制MV-22傾轉旋翼機,至少17架,2018年度起首先裝備於陸上自衛隊。同時,在2014財年起開始規劃改裝大隅級,使之能搭載操作MV-22與AAV-7兩種登陸車艇(同時日本也在發展更先進的本國兩棲登陸車艇)。

日本考慮購買的MV-22曾經給日本民眾帶來許多“災難”,但卻是突擊登陸作戰的一把好手

而為瞭執行“離島奪還”作戰,防衛省也在2014財年起投入1000億日圓,使陸上自衛隊的通信傳輸系統與海上/航空自衛隊整合(原本海上自衛隊與航空自衛隊的通信傳輸已經整合,但陸上自衛隊使用獨立的系統)。日本在2017年春正式建立起兩棲快速反應旅(水陸機動団,Amphibious Rapid Deployment Brigade),初期擁有2000人的兵力,然後增加至3000人,在2018年形成作戰能力。建立“水陸兩用預備隊”主要是著眼於中國可能突擊包括釣魚島(尖閣)在內的西南諸島,之後日本要獨立或在美軍協助下實施“離島奪還”作戰;然而,籌建這些等同於海軍陸戰隊的攻擊性質兵力,並涉及日中之間對釣魚島的主權爭議,也使中日兩國的緊張情勢進一步升高。

“水陸機動団”與相當強調進攻的步兵“海軍陸戰隊”並無二異

2014年3月12日,安倍晉三領導提出瞭新的武器出口基本方針,稱為“防衛裝備移轉三原則”,用來取代過去消極的“武器出口三原則”,並在2014年3月31日的內閣會議上通過。基於對中國的崛起,以及開發先進主戰裝備已經逐漸演變為國際合作以分攤高價等趨勢,新的三原則將在實施嚴格審查以及滿足特定條件之下,允許出口武器和相關技術。“防衛裝備移轉三原則”分別是:

第一,妨礙維護國際和平與安全的情況下不出口防衛裝備;

第二,對允許出口的情況進行限定和嚴格審查;

第三:出口對像將防衛裝備用於目的之外或向第三國移轉時,需置於適當管理之下進行。

安倍的新三原則不僅使得日本擴大的武器出口面,還能獲得更充足的武器研發資金

當安倍內閣通過“防衛裝備移轉三原則”之後,日本眾議院隨後在2014年4月10日通過加入聯合國“武器貿易條約”(Arms Trade Treaty,ATT)的議案。“武器貿易條約”是聯合國大會(UN General Assembly)在2014年4月通過的限武條約,這是第一個管制傳統武器交易的全球性條約,一旦超過50國通過就會成為具有強制效力的條款(至2014年初共有118國簽署、31國通過)。此條約主要是建立傳統武器進出口的標準化審查管制程序,確保交易的武器最終不會被用來進行違反人道的活動,例如流入內戰沖突區域(如敘利亞)而助長屠殺平民、種族清洗或恐怖襲擊等。此條約適用的武器范圍范疇涵蓋戰車、戰機、軍艦、導彈、火炮、輕武器。

2014年5月9日,日本向聯大遞交批準書,正式成為ATT合約國

日本松綁武器技術出口的第一個主要潛在合作對象是澳大利亞;此時正在籌建新一代遠洋攻擊潛艇的澳大利亞,對於日本的蒼龍級潛艇產生濃厚興趣。日本安倍政府打算輸出潛艇技術給澳大利亞,背後的戰略意義是強化美、日、澳三邊的戰略夥伴關系。日本是唯一擁有這類大型遠洋攻擊潛艇現成設計的國傢。在2014年7月上旬,出訪澳大利亞的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與澳大利亞總理簽署包含經濟合作以及潛艇技術合作等協議,澳大利亞將根據此協議從日本獲得包含靜音、艦體與推進系統等技術,而此合作還包括未來日、澳雙方合作開發潛艇並出口給第三國的可能。這是日本在2014年3月日本政府提出“防衛裝備移轉三原則”取代過去消極的“武器出口三原則”禁令之後,實施的第一個對外軍事技術出口與合作。

如果不是後來法國DCNS集團的努力,日本將在出售澳潛艇上獲利數十億美元

雖然向澳大利亞出售潛艇最終落敗於法國船舶建造局集團(DCNS)的常規動力版梭魚級潛艇,而真正意義上的“防衛裝備移轉三原則”出爐後,第一個談成的大型裝備出口,是對印度輸出US-2水上飛機。在2013年5月,日本首相安倍訪問印度期間就開始商談對印度出口US-2水上飛機,雙方政府經過隨後三次洽談,確定瞭采購意向。印度國防部采購委員會在2015年1月底正式確定購買12架,擊敗瞭世界水上飛機傳統兩強——加拿大龐巴迪公司與俄羅斯別裡耶夫公司,成為此機第一個外國客戶,而且,此項交易通過日本給予印度的政府開發援助(Official Development Assistance,ODA)資金來支付。

這種在日本過去稱之為“飛行艇”的東西,是日本軍售的首次“大勝利”

2015年6月,日本國會通過“修訂防衛省設置法”,將防衛省負責研發裝備與技術的“技術研究本部”以及與負責自衛隊裝備、駐軍設施等的“裝備設施本部”合並成“防衛裝備廳”(Acquisition, Technology &Logistics Agency,ALTA),在2015年10月1日正式成立。防衛裝備廳負責對日本防衛技術與裝備的開發(自行研究或國際合作)、外購、廢棄、出口等進行統一管理。防衛裝備廳的成立,與日本近年松綁軍事技術出口以及參與國際合作有密切關系,不僅是推動輸出日本軍備技術,也為日本與其他盟國之間的軍事技術交流、合作研制武器系統提供瞭更暢通的通道。

即便是向日本民眾披著這種“可愛”的外表,但它仍然是日本武器研發的大本營

安倍晉三在2012年上任後,平成25年度(2013年)防衛預算終結瞭2006年以來日本防衛預算持續縮減的趨勢,平成25到平成27年度(2013到2015年)連續三年防衛預算都處於快速增加的狀態。

平成27年度防衛預算中先進戰機的采購與升級

2015年1月通過的平成27年度防衛預算4.98萬億日圓,加上同時期通過的平成26年度(2014年)追加預算的2100億日圓,使2015年度實際的防衛預算達到5.2萬億日圓,比前一年增長2.8%,這是日本防衛預算首次突破5萬億日圓(約合420億美元左右), 打破先前2002年的4.9392萬億日圓的紀錄,創下日本防衛預算歷史新高。

平成27年度防衛預算中艦艇的建造與延壽台灣註冊商標查詢

購置先進武器平臺(包括愛宕級改良型宙斯盾艦、日本國產P-1反潛機、F-35A戰機等)、強化西南諸島方面的監視與防禦,是防衛預算成長的主要原因之一。2016與2017財年,日本年度防衛預算都突破5萬億日圓(時下約合450億美元)。在2017年6月20日,安倍內閣的一個委員會通過一份報告,提出日本年度防衛預算總額不應長年保持在GDP的1%左右,應向北大西洋公約(NATO)組織國傢看齊,提高到GDP的2%。

2016年新成立的第9航空團將防禦來自中國東海的威脅視為首要任務

誠然,被外國人所嫉妒厭惡的國傢領導人,有可能是對本國而言非常優秀的領導人,安倍政府上臺正值中國急劇發展大崛起全面壓制日本的年代,安倍借著美國的亞太再平衡戰略,不斷渲染炒作中國威脅論,通過武器出口和國傢援助不斷強化與印度、菲律賓、澳大利亞、越南等中國周邊這些和中國“不在一個褲衩裡”鄰國的關系,成為美國亞太戰略中不可或缺的“女仆”角色,進而不斷強化美日同盟。然而,亞洲是亞洲人自己的亞洲,安倍使得日本這座美國介入亞洲的橋梁不斷堅實,其擴軍之路也仍然改變不瞭和周邊國傢力量強弱的對比,未來,這條路還將會更加漸行漸難。

台灣電動床工廠 電動床

台灣電動床工廠 電動床

AUGI SPORTS|重機車靴|重機車靴推薦|重機專用車靴|重機防摔鞋|重機防摔鞋推薦|重機防摔鞋

AUGI SPORTS|augisports|racing boots|urban boots|motorcycle boots

arrow
arrow

    bnx591v3n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